四川农业大学
文章出处:华志专升本 责任编辑:四川编辑 时间:2022-10-20
四川农业大学(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),简称“川农大”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,是国家“双一流”、 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。入选111计划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、援疆学科建设计划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、四川2011计划、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;为中国-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 、“长江—伏尔加河”高校联盟 、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、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、“双一流”农科联盟 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、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,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单位。
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,1927年和1935年两次并入四川大学,1956年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往原西康省省会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,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。
截至2022年9月,学校拥有雅安、成都、都江堰三个校区,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,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(件)。有教职工近3600余人,其中教授439人、副教授589人 ;设有学院26个,研究所(中心)15个。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,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,本科专业76个;全日制在校生4.4万余人,其中本科生3.6万余人,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200余人。学校农业科学、植物学与动物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环境与生态学 、化学 、微生物学 以及工程学七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%。
截至2022年2月,学校设有学院26个,有本科招生专业73个,涵盖农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医学、文学、教育学、法学、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。
截至2022年2月,学校有教职工近3600人,其中:教授439人、副教授589人;博士生导师315人、硕士生导师820人;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,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,特设岗位1人、青年学者4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,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,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、青年拔尖人才5人,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,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,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,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,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,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,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4人、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25人,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,四川师德楷模2人,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。
截至2022年2月,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,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、二级学科49个,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、二级学科100个,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。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,部省重点学科20个。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、 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(111计划)。
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,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、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、第4。农业科学、植物学与动物学、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%。
截至2021年9月,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,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,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,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(含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)71门,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,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,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,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,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2项。
截至2022年2月,学校与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加拿大、俄罗斯、日本、韩国等24个国家(地区)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,共签署了13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,与国(境)外知名高校开展了“2+2”“3+1”“3+1+X”“4+1”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。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,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,是“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”成员高校。
截至2021年1月,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,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8个,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3个,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,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9个,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5个,以及四川省重点(高校)实验室30个、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7个、社科研究基地4个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、协同创新中心5个。学校还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。
截至2022年2月,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,其中: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,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,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、一等奖71项。70%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,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。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《Cell》《Science》等发表高水平论文。
-
备考指南Upgrading Guide
more
-
-
新闻资讯headline news
more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