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散文
明朝的散文创作,主要成就有“前后七子” “唐宋派” “公安派” “竟陵派”和“小品文”,清朝的散文创作,主要成就有“国初三大家”“桐城派”和“新文体”。
一、明朝散文
前后七子,包括“前七子”与“后七子”两个团体,存续于明孝宗至明神宗年间(1487〜1620),提倡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尽扫“台阁体”的浮艳习气,但是一味拟古、了无生意。其中,以“后七子”中的宗臣最为出色。
宗臣(1525〜1560)字子相,号“方城山人”明朝兴化人,代表作品是《报刘一丈书》,被誉为“描写逢迎之状态如画”唐宋派存续于明神宗年间(1572〜1620),推崇纯正的唐宋古文,反对前后七子的泥古不化,主张“文道合一”。
归有光(1507〜1571)字熙甫, 号“震川” “项脊生”明朝昆山人,世称“震川先生”“归太仆”,因文风朴实,感情真挚,被誉为“今之欧阳修” “明文第一”,代表作品有《项脊轩志》、《先妣事略》。
公安派存续于明神宗年间(1572〜1620),在李贽“童心说”的基础上提出了“性灵说”,反对前后七子的泥古不化,主张文章要“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”代表人物为“公安三袁”(袁宗道、袁宏道、袁中道)。
其中,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。袁宏道(1568〜1610)字中郎,号“石公” “六休”,明朝公安人,开创了号称“公安体”的文学风格,代表作品是《徐文长传》、《满井游记》。
竟陵派存续于明朝灭亡前夕,赞同公安派的“性灵说”又提出“幽深孤峭”理念,代表人物为钟惺、谭元春。
钟惺(1574〜1642)字伯敬,号“退谷”世称“诗妖”;谭元春(1586〜1637)字友夏,号“鹄湾”他们都是明朝竟陵人,文学主张相同,组成了“竟陵派”,作品风格也很相似,号称“钟谭体”。
小品文是一种短篇散文,用于抒情或讽刺。明朝小品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是张岱。
张岱(1597〜1680)字维城、天孙,号“陶庵”明朝山阴人。他的散文清新活泼,形象生动,广览简取,丰神绰约,富有诗意,被誉为“小品圣手”代表作品是《西湖七月半》。
二、清朝散文
清朝初期,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是魏禧、侯方域、汪琬。“国初三大家”中,以侯方域的成就为最高。
侯方域(1618〜1655)字朝宗,明朝归德人,出身世家,“复社”领袖。他的散文被誉为“奋迅驰骤,如雷电雨雹之至,飒然交下,可怖可愕,戛然而止,千里空碧”。代表作品是《马伶传》。
清朝中期,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等“桐城派”作家群。其中,以方苞的成就为最高。
方苞(1668〜1749)字灵皋,号“望溪”清朝桐城人,与刘大櫆、姚鼐合称“桐城三祖”提出了“义理说”的文学主张,代表作品有《左忠毅公逸事》、《狱中杂记》等。
刘大櫆(1698〜1779)字才甫,号“海峰”清朝桐城人,一生耕读不仕,师从方苞,文风“日丽春敷,风云变态”。代表作品是《游三洞记》。
姚鼐(1731〜1815)字姬传,号“惜抱”清朝桐城人,师从刘大櫆。后辞官归隐,讲学江,为桐城派摇旗呐喊四十余年,代表作品是《登泰山记》。桐城派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、发展和终结。
清朝后期,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。梁启超(1873〜1929)字卓如、任甫,号“任公” “饮冰室主人”“自由斋主人”,清朝新会人,倡导“三界革命”(文界革命、诗界革命、小说界革命),形成了具有策士之风的“新文体”被誉为“惊心动魄,一字千金”。代表作品有《论毅力》《少年中国说》。
明朝小说
明朝时期,长篇小说主要是“章回体”小说,短篇小说主要是“拟话本”小说。章回体小说从宋元时期的“话本小说”发展而来,包括讲史小说、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等;拟话本小说是模仿宋元时期的“话本小说”进行创作,代表作品是“三言二拍”。
(一)长篇:章回体小说
1、讲史小说
施耐庵(1296〜1370)名彦端,字肇瑞,号“耐庵”,元朝兴化人。代表作品是《水浒传》,位列“四大名著”之一,被清代学者金圣叹誉为“一百零八个人性格,真是一百零八个样”。
罗贯中(约1330〜约1400)名本,号“湖海散人”,元朝太原人。代表作品是《三国演义》,全名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位列“四大名著”之一,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,被誉为“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”。全书的人物描写具有“脸谱化”倾向,被鲁迅批评为“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,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”。
冯梦龙(1574〜1646)字犹龙、子犹,号“龙子犹”、“姑苏词奴”,明朝长洲人,代表作品有长篇章回体小说《东周列国志》,短篇拟话本小说集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(合称“三言”)。
2、神魔小说
吴承恩(约1500〜约1582)字汝忠,号“射阳山人”,明朝山阳人,代表作品是《西游记》,位列“四大名著”之一,被誉为中国的“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”和“最杰出的神魔小说”。
许仲琳(约1560〜约1630)号“钟山逸叟",明朝应天人,代表作品是《封神演义》。
3、世情小说
兰陵笑笑生,真实姓名已无从考证,大约生活于明神宗年间(1572〜1620),历来被怀疑是其人者有60多位,以“王世贞说”最为流行,但是也有很多漏洞,代表作品是《金瓶梅》,位列“四大奇书”之首, 号称“第一奇书”,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世情小说。
(二)短篇:拟话本小说
拟话本小说是模仿宋元话本小说创作的短篇小说,代表作家作品是冯梦龙的“三言”与凌濛初的“二拍”,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和整理时代的到来。
1、“三言”:《喻世明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
冯梦龙的“三言”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,是明朝末年市民阶层出现、人性大解放、通俗文学盛行的产物,多描写商人、手工业者、妓女等市民阶层的悲欢离合,从各角度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。
其中,《喻世明言》中的代表作品有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、《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,《醒世恒言》中的代表作品有《卖油郎独占花魁》(秦重+莘瑶琴)、《十五贯戏言成巧祸》(即宋元话本小说《错斩崔宁》),《警世通言》中的代表作品有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、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等。
2、“二拍”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凌濛初(1580〜1644)字玄房,号“初成”,别号“空观主人”,明朝乌程人,代表作品是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(合称“二拍”)。“二拍”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。
清朝小说
清朝时期,长篇小说依然是“章回体”小说,短篇小说主要是“文言笔记”小说。章回体小说包括世情小说、讽刺小说、谴责小说等;文言笔记小说是六朝志怪小说、志人小说的延续、发展与终结。二者分别将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巅峰。
(一) 长篇:章回体小说
1、世情小说
曹雪芹(约1715〜约1763)名霑,字梦阮,号“雪芹”、“芹溪”等,清朝辽阳人,创作出了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小说”的《红楼梦》,是中国古典小说与世情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,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 全书。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。
2、讽刺小说
吴敬梓(1701〜1754)字敏轩,号“粒民”、“文木老人”,清朝全椒人,代表作品是《儒林外史》,被誉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。
3、谴责小说
李宝嘉(1867〜1906)名伯元,号“南亭”,清朝武进人,代表作品是《官场现形记》,位列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”之一。
吴趼人(1866〜1910)名宝震,清朝南海人,代表作品是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,位列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”之一。
刘鹗(1857〜1909)字铁云,号“老残”,署名“鸿都百炼生”,清朝丹徒人,代表作品是《老残游记》, 位列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”之一。
曾朴(1872〜1935)字太朴、孟朴,号“铭珊”,笔名“东亚病夫”,清朝常熟人,代表作品是《孽海花》,位列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”之一。
(二) 短篇:文言笔记小说
蒲松龄(1640〜1715)字留仙、剑臣,号“柳泉居士”,清朝淄川人,世称“聊斋先生”,自称“异史氏”,一生怀才不遇,遂以描写“鬼狐花妖”抒发愤懑、寄托理想,代表作品是《聊斋志异》,代表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,被鲁迅誉为“花妖狐媚,多具人情”,被郭沫若誉为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,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”,被老舍誉为“鬼狐有性格,笑骂成文章,全书的名篇有《莲香》、《小谢》、《鸦头》、《细侯》、《连城》、《石清虚》、《席方平》、《素秋》、《阿宝》、《于去恶》、《王子安》、《贾奉雉》等。
纪旳(1724〜1805)字晓岚,号“春帆”、“观弈道人”,清朝河间人,曾经担任《四库全书》总裁,学宗汉儒,博览群书,才华横溢,代表作品是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主要内容是以描写“鬼狐花妖”论道说理,与《聊斋志异》并称清代笔记小说中的“双璧”。就文学成就而言,《聊斋志异》要高于《阅微草堂笔记》;就思想成就而言,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要高于《聊斋志异》。
明清戏剧
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古典戏曲创作与演出的高峰时期。明朝时期,杂剧逐步走向衰落,传奇戏曲逐渐发 展起来;清朝时期,传奇戏曲又衍生出了“雅部”和“花部”戏曲。
一、明朝戏剧
明朝时期,戏曲创作分为传奇戏曲与杂剧两类。其中,传奇戏曲由“南曲戏文”发展而来,文学成就较大;杂剧继承了元代“北曲杂剧”的衣钵,但是逐渐走向没落。
明朝前期,高明的《琵琶记》、无名氏的《荆钗记》、无名氏的《白兔记》、施君美的《幽闺记》、徐仲由的《杀狗记》,号称“五大传奇”,标志着戏曲由南戏向传奇转变。明朝中期,李开先的《宝剑记》、王世贞的《鸣凤记》、梁辰鱼的《浣纱记》,成就相对较高。明朝后期,以汤显祖为首的“临川派”扛起了戏曲创作的旗帜。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代表着明朝传奇戏曲的最高成就。
杂剧方面,康海的《中山狼》、徐渭的《四声猿》影响最大。汤显祖(1550〜1616)字义仍,号“海若”、“若士”、“清远道人”,明朝临川人,被誉为“东方的莎士比亚”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牡丹亭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紫钗记》,合称“临川四梦”,又称“玉茗堂四梦”,多取材于唐朝的传奇小说。
如:《南柯记》取材于李公佐的《南柯太守传》,《邯郸记》取材于沈既济的《枕中记》,《紫钗记》取材于蒋防的《霍小玉传》。其中,《牡丹亭》又名《还魂记》、《牡丹亭梦》等。全剧釆用浪漫主义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、对美好爱情的赞颂、对人性自由的呼唤,成功塑造了杜丽娘千古独步的光辉形象,诚如汤显祖在《题词》中说:“如杜丽娘者,乃可谓之有情人耳。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生者可以死,死亦可生。生而不可与死,死而不可复生者,皆非情之至也。”
明朝学者沈德符说:“《牡丹亭梦》一出,家传户诵,几令《西厢》减价。”经典唱词: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;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;三分春色描来易,一段伤心画出难;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,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。
徐渭(1521〜1593)字文长,号“青藤”、“天池生”、“水田月”、“南腔北调人”等,明朝山阴人,一生屡试不第,多灾多难,愤世嫉俗,贫病交加而死。他的杂剧代表作品是《四声猿》,得名于三峡民歌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包括四个短剧:《狂鼓史渔阳三弄》(祢衡)、《玉禅师翠乡一梦》(玉通和尚)、《雌木兰替父从军》(木兰)、《女状元辞凰得凤》(黄崇嘏)。
二、清朝戏剧
清朝时期,戏曲以洪升与孔尚任的“爱情剧”最有价值。洪升《长生殿》、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代表着清朝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,并称“南洪北孔”。
洪升(1645〜1704)字昉思,号“稗畦”、“南屏樵者”,清朝钱塘人,著名戏曲作家,代表作品是《长生殿》,得名于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”
孔尚任(1648〜1718)字聘之、季重,号“东塘”、“云亭山人”,清朝曲阜,著名戏曲作家,代表作品是《桃花扇》。全剧“借离合之情,写兴亡之感,实事实人,有凭有据”,分为“色部”、“气部”、“总部”。其中,色部主要表现“离合之情”,又分为以侯方域为首的“左部”和以李香君为首的“右部”;气部主要表现“兴亡之感”,又分为以忠臣史可法为首的“奇部”和以奸臣马士英为首的“偶部”;总部只有二人,一个是“经星”张瑶星道士,一个是“纬星”太常寺老赞礼,用于穿插情节、介绍背景、补充叙事。经典唱词《哀江南》: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