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同学可以大一开始准备:
1.初高中基础很差,偏科十分严重,英语和数学基本是0基础的同学;
2. 专升本竞争大,报考人数多的几个专业。例如医学类、教育类等;
3. 专科阶段课程安排紧凑,专业课多且难度大,只能利用周末备考的专业;
4. 专业要求强制实习,而且实习时间很长6个月 ~1年,只能一边实习一边备考的同学。
注:如果以上四点中,你中了2点及以上,那么就有必要大一开始备考。如果只中了一点,可以继续往下看。
这些同学可以大二开始准备:
1.专业有实习安排,但是时间不超过6月,那么可以大二开始备考。
2. 目标是一本或者二本院校,非公办不上的同学,大二要开始复习。
3. 不想承担高额的培训班支出,只打算自学+网课or纯自学的同学,可以早一点开始备考。
4. 基础比较一般,有弱势科目比如英语或者高数的同学,要大二开始先攻弱科。
注:以上四点,只要中了其中一点,都建议大二就开始复习。因为从专升本备考的整体时间线来看,大二开始复习是最佳起步时间。
这些同学可以大三开始准备:
1.自身基础不错,高考英语基本能够及格,高考分数接近本科线的同学,大三开始来得及。
2. 自身学习能力中上,进入学习的状态快,能够高效率投入的同学。
3. 有报培训班计划和相应的经济支撑,有老师辅导和督促的同学。
4. 不一心追求公办院校,只要能上岸,有学校读就行。
5.没有必须完成的专业实习,大三期间课程安排较少,可以全力投入备考的同学。
注:如果你的专业不要求实习,专升本竞争也不大,自身基础水平尚可,也不是非公办院校不可,那么大三开始备考也是OK的。
但基础不好,不知道怎么复习继续往下看
有的人说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很长,为什么效率一直提不上去?
同学们要知道:学习时长≠学习效率;小编认为学习时长本身是因人而异的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学习环境,不同的学习任务,每天学习的时长肯定就有所差别。
相信很多人在备考的时候,都看过一些“经验帖”,例如自己每天复习8小时,或者“3个月顺利上岸”……这种强调学习时间的经验,对你来说很可能没有任何用处。
因为“学习”是一个系统的概念,不是堆砌时长就能成功的,而“学习效率”本身又很难去衡量。所以,与其纠结复习时长,倒不如在复习效率这件上多花心思,提高复习效率才是最重要的。
对于提升学习效率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和衡量标准,这里就分享一些比较通用的技巧。
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,每天最佳学习时长是8小时左右;学满10小时以上,身体会受不了;并且有不少人每天学习5-7个小时,也成功上岸了。
现在12月初,马上开始复习还有很大的胜算。如果你再拖到1月份,2月份,上岸概率就大打折扣了。
关于来不来得及这个问题,要因人而异,因省份而异,因专业而异。因为每个省份的专升本考试难度,录取率是不同的。如果你是报考的临床医学、护理学等专业,那跟报考园艺学、音乐学、动物医学等专业的竞争程度和录取分数线肯定是不能比的。
而且来不来得及其实和你的付出和努力程度是呈正比的。如果你只是想考,而不去行动,总是各个群,各个渠道去问来不来得及,有没有机会,这个答案,考试成绩没出来之前,谁都给不了你!
所以,别总一天又一天的纠结“到底难不难,来不来得及”浪费了宝贵的备考时间。你只需要立刻、马上行动,该买资料就马上买,然后听课,看书,刷题,按部就班。其实当你行动起来了,就没时间去思考那么多。